当前位置:首页 > 学术报告预告 > 学术报告预告
中国通信学会通信线路委员会成立30周年庆典暨2011年光缆电缆学术年会征文通知
发表时间:11-3-18 14:9 作者:none 浏览次数:1756 来源:

附件:

中国通信学会学术论文稿件格式

行文次序:中文(标题,作者姓名,作者单位,作者单位所在省、市和邮政编码,摘要,关键词);英文(标题,作者姓名,作者单位,作者单位所在城市名和邮政编码,摘要,关键词);正文;参考文献。

标题(中文):标题应简明、具体、确切,概括文章的要旨,符合编制题录、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。中文标题不超过20个汉字,必要时可加副标题。避免使用非正规的缩略语、字符、代号以及结构式和公式

作者署名:文章的作者署名在标题之后。中国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采用姓前名后,中间为空格,姓氏的全部字母均为大写,复姓应连写;名字的首字母大写,双名中间加连字符,姓氏与名均不缩写。例如:WANG Xi-lian(王锡联),ZHUGE Hua(诸葛华)。外国作者的姓名写法遵从国际惯例。

作者单位:包括单位全称、所有省市名及邮政编码;单位名称与省市名之间应以逗号分隔,整个数据项用圆括号()括起。作者工作单位直接排印在作者姓名之下。作者工作单位的英文还应在省市名及邮政编码之后加列国名,其间以逗号分隔。多位作者属于不同单位的,在作者名后加上角编号,在单位一项中顺序列出具体单位名称、地址、邮编等。例如:(1.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数学力学系,安徽 合肥 2300012.北京邮电大学,北京 100876); (Institute of Nuclear Energy Technology, Tsinghua University, Beijing 100084,China

摘要(中文)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,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,简明、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。其要素一般包括:目的——研究、研制、调查等的前提、目的和任务,所涉及的主要范围;方法——所用的原理、理论、条件、对象、材料、工艺、结构、手段、装备、程序等;结果——实验的、研究的结果,数据,被确定的关系,观察结果,得到的效果,性能等;结论——结果的分析、研究、比较、评价、应用,提出的问题,今后的课题,假设,启发,建议,预测等;其他——不属于研究、研制、调查的主要目的,但就其见识和情报价值而言也是重要的信息。编写摘要时不得简单地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,要排除在本学科领域中已成常识的内容,要用第三人称的写法。应采用……进行了研究报告了……现状进行了……调查等记述方法,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。 编写英文摘要时,目的、方法、结果用过去时态,结论用一般现在时态。

关键词(中文):关键词列于摘要之后,要求至少四个。关键词的选择顺序:

1、第一关键词,列出该文主要工作或内容所属的二级学科名称。学科体系采用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《学科分类与代码》(国标GB/T13745-92)。

2、第二关键词,列出该文研究得到的成果名称或文内若干个成果的总类别名称。

3、第三关键词,列出该文在得到上述成果或结论时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的具体名称。对于综述和评述性学术论文,该位置分别写综述评论等。对于科学研究方法的研究论文,此处不写被研究的方法名称,而写所应用的方法名称。前者出现于第二个关键词的位置。

4、第四关键词,列出前第三关键词没有出现的、但被该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事或物质的名称,或者在题目中出现的作者认为的重要的名词。

如果需要,第五、六关键词可以列出作者认为有利于检索和文献利用的其他关键词。

基金项目:放文章首页下方,指文章的资助背景。在后面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。多项基金项目应依次列出,其间以分号隔开。例如:基金项目: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(59637050);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(85-20-74

作者简介:作者简介放基金项目下方。按以下顺序给出全部作者的简介:姓名(出生年-),性别,民族(汉族可省略),籍贯(省、市/县),学位,单位,职称,职务,简历及主要研究方向。

正文:5号宋体字,单位用国际标准代号。 外文正斜体:所有外文(包括上下角标)凡变量用斜体,矩阵和矢量用黑斜体,单位和常量用正体。正文字中的外文尽量不用公式编辑器生成,以节省篇幅。

公式:所有的公式请用Word公式编辑器(3.0)生成。请定义公式尺寸,标准用10.5磅;上标/下标7磅;次上标/下标5磅;符号18磅;次符号12磅;其他的用默认值即可。公式编辑完后的大小应为100%,请不要缩放。公式后编号的括号请用半角(即用英文输入状态输入的括号),不要用全角括号(如:(1)(2);不要用(1)、(2))

图:放在正文中相应引出文字之后,同时集中另存一个图文件,以便打印。图中文字尽量用中文。图稿绘制要求如下:

1、图稿绘制请用 “Word图片工具

2、论文中的全部图可以保存在一个文件中发来,但各个不同的图要求是独立的图片文档,标明图号;

3、字体与字号:图中中文用宋体,除中文外的字符全部用Time New Roman体,6号字;

4、色彩:请勿用彩色图,灰度请按25%50%75%等比例增减;

5、线条:框线用0.75磅,连线用0.5磅;箭头请用箭头线中最小号;

6、文字:图中文字请用文字框录入,词与词之间保持独立,图中文字请勿在文章正文中录入;

7、扫描图片:最低要求为600线TIF图,或者提供图片原稿;

8、一个图包含多个分图的,用(a)(b)(c)等标示,且需给出总图名和分图名;总图名和分图名必须放在正文中。

表:采用三线表形式(无竖线、斜线),放在正文中相应引出文字之后。表中文字尽量用中文。

参考文献:参考文献排正文之后。参考文献在正文中必须全部引出,文后参考文献表的文献排列顺序必须与正文中文献的引出顺序一致。每篇文献保留三位作者,其余省略;凡以外文表示的作者名一律大写,姓氏在前(全称)、名字在后(字头缩写);期刊须有刊名、年代、卷次、期次、页码;书籍须有出版地、出版社名、年代; 电子文件须有引用时间;学位论文须有地点、校名;会议录须有地点、时间。

文献代码:

[J](期刊)

[M](书籍)

[A][C](会议录)

[R](报告)

[D](学位论文)

[EB/OL](电子文件)

[S](标准)